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百度体育全球赛事校园里,一位身着击剑服的年轻人刚刚结束晨间训练,他手中的长剑在阳光下闪烁,动作如行云流水,仿佛一位现代骑士,这就是费若秋——从法国赛场崭露头角的中国击剑天才,如今在常春藤盟校追寻学术与体育的完美平衡。
费若秋的击剑之路始于北京海淀体校,但真正崭露头角是在法国,2018年,年仅18岁的他获得法国俱乐部联赛“最佳新人”称号,次年帮助队伍夺得欧洲俱乐部杯亚军,2021年,他在格勒诺布尔大奖赛上击败世界排名第三的法国名将亚历山大·卡多,一战成名。
“法国的击剑传统非常深厚,”费若秋在接受专访时回忆道,“每天与顶尖选手训练,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全新认识,那里的击剑不仅是技术,更是一种哲学。”
2023年,当费若秋收到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,他面临艰难抉择:继续全职运动员生涯,还是接受世界一流教育?
“许多人认为体育和学术必须二选一,但我相信二者可以相辅相成。”费若秋说这番话时,眼神坚定,他最终选择签约哥大击剑队,同时攻读学位。
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索科洛夫斯基对此表示:“费若秋带来的不仅是技术,还有国际视野,他的到来提升了整个队伍的水平。”
在哥大的日子里,费若秋的生活严格如钟表:早晨6点起床训练,上午课程,下午再次训练,晚上学习,他独创了“击剑时间管理法”——将学习内容分解为15分钟片段,像击剑比赛中的回合一样各个击破。
“每堂训练课我都当作比赛,每堂课我都当作冠军备战。”费若秋笑着说,这种专注让他在大一就获得常春藤联盟最佳新生运动员奖,同时保持3.百度体育实时比分8的GPA。
经济学教授詹姆斯·威尔逊评价道:“费若秋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同在剑道上一样——精准、果断且富有创造力,他能将体育战略思维应用于经济模型分析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
作为中国在法国成名的击剑手,现在又在美国求学,费若秋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,他发起“击剑无国界”项目,组织哥大击剑队与巴黎政治大学、北京大学的交流比赛。

“体育是一种通用语言,”费若秋说,“当我站在剑道上,对手来自哪里不重要,我们通过剑尖对话。”去年十月,他成功促成三校联合线上锦标赛,吸引全球超过2000名大学生击剑爱好者参与。

尽管学业繁忙,费若秋并未放弃竞技体育,他正备战202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,同时考虑参加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。“我希望证明,运动员可以同时追求学术卓越和体育成就。”
费若秋的长期目标是体育管理领域工作,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运动员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双轨发展。“中国有许多有天赋的运动员,我希望未来能建立一個平台,支持他们在追求体育梦想的同时获得优质教育。”
哥大体育部主任彼得·皮林表示:“费若秋体现了21世纪学生运动员的理想形态,他不仅在赛场上表现出色,在课堂和社区中同样杰出,他的成功证明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无限可能。”
夕阳西下,费若秋收拾装备准备前往图书馆,剑袋旁放着经济学课本,封面上隐约可见“博弈论”字样,在这个来自东方的“旅法剑客”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体育精神——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兼收并蓄的融合之道。
正如费若秋自己所说:“我的剑尖指向赛场,我的思想指向未来,在哥伦比亚大学,我找到了让二者同步前进的道路。”这条道路或许不最容易走,但无疑是最值得的。